首页 资讯 正文

“家乡越来越好,我的干劲儿也越来越足”(我的家乡我建设)

体育正文 93 0

“家乡越来越好,我的干劲儿也越来越足”(我的家乡我建设)

“家乡越来越好,我的干劲儿也越来越足”(我的家乡我建设)

  万琴棋(左)与(yǔ)茶农在查看茶叶长势。   吴永杰摄

  小满(xiǎomǎn)刚过,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广佛镇的千亩茶园迎来夏秋茶的采摘时节。采茶工的手指在茶芽间翻飞,杀青机在加工厂轰隆作响。山腰处,研学步道正在改造中,万琴棋(qí)蹲在一旁,抓起一把新翻的土壤(tǔrǎng)捻(niǎn)了捻,查看湿度。

  离开大学校园后,万琴棋(wànqínqí)曾在西安创业(chuàngyè)过一段时间。赚到“第一桶金”后,她开始思索:家乡安康富硒产业发展优势足,为何(wèihé)不回乡从自己熟悉的农特产品入手创业呢?2007年,万琴棋回到广佛镇,发展食用菌、蔬菜、茶叶(cháyè)等产业。

  近20年来,她带动400余人(yúrén)就业,创业培训(péixùn)1500余人,职业培训6000余人次。万琴棋先后被评为“全国(quánguó)优秀农民工”“陕西省劳动模范”“陕西省三八红旗手”。在家乡热土上,她让梦想成真,温暖(wēnnuǎn)自己,也照亮他人。

  创办企业(qǐyè),帮乡亲在家门口赚到钱

  第一缕阳光拂过山脚下的楼宇,汪桂林轻手轻脚(qīngshǒuqīngjiǎo)地掩上院门(yuànmén),正好碰到丈夫在给三轮车链条上油。

  “今天要(yào)给汉中客商发3车货,你那边机器都检查过了(le)?”她边系工作服边问。

  “昨晚就调试(tiáoshì)好了。”丈夫抹了把额头的汗珠说。

  这对夫妻在(zài)平利县乡源农产品(nóngchǎnpǐn)工贸有限公司工作了10多年。2008年公司刚成立时,汪桂林还是个围着灶台转的家庭主妇。一天,她攥着招工启事在厂房门口徘徊,正好遇上匆匆走过的万琴棋(wànqínqí)。

  “大姐要应聘吗?我们正缺手脚麻利的人呢!”万琴(wànqín)棋的一句话,让她成了(le)公司清洗菌棒的第一批工人。

  “当时手泡得发白,回家闻到(wéndào)菌菇(jūngū)味都反胃。”汪桂林擦着操作台回忆,“可万总常说‘咱们山里(lǐ)人的金疙瘩就在(zài)这黑木耳里’。她手把手教我们分拣等级,有次我误把二等品装进礼盒,她带我们连夜返工到凌晨。”多年后,这名农妇成了后勤部负责人,现在正(zhèng)盯着新到的包装机安装。

  汪桂林口中(kǒuzhōng)的“万总(zǒng)”就是万琴棋。如今,万琴棋还记得签下第一笔订单时的情形。

  客商捏着礼盒沉吟:“市面上的木耳才卖一半价格,你这个(zhègè)咋这么(zhème)贵?”

  万琴棋打开密封罐说:“这是我们高山椴木(duànmù)木耳,每朵都带着木香。”最终,优良的品质获得了(le)消费者的认可。

  在万琴棋的经营下,公司建立(jiànlì)产业基地近(jìn)千亩,建成标准化生产加工厂房近5000平方米,带动(dàidòng)发展种植养殖户500余户。随着规模扩大、效益增长,万琴棋的努力也(yě)得到了认可和支持。公司在2019年被认定(rèndìng)为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园区,获得一次性奖励资金100万元,2022年享受小微创业担保贷款300万元贴息(tiēxī)政策两年。

  培训技术,让农户真正学到东西(dōngxī)

  平利县云雾缭绕的(de)茶山间,深褐色的老茶树虬枝盘结,叶片在晨露中泛着油亮的光。“自幼便看邻里乡亲在土灶前炒制手工茶,青叶在滚烫铁锅(tiěguō)中翻飞,这是刻进骨子里的记忆。”万琴棋(qí)说。

  2010年初春,万琴棋拿到(nádào)了初级茶艺师证书。两年后,当她(tā)站在广佛镇废弃职校的院落(yuànluò)时,目光被后山30亩老茶树牢牢吸引。虬曲的枝干间(jiān)萌发的新芽,叩醒了她心底的愿景。万琴棋当下便决定买下院落,进军茶产业。

  随着(suízhe)茶产业渐渐有了起色(qǐsè),万琴棋又冒出新想法。很多茶农因缺乏技术导致发展缓慢,如何才能帮助(bāngzhù)他们呢?2015年,安康市打造返乡入乡创业交流平台,发挥创业孵化基地(jīdì)和创业示范园区的作用,带动创业就业(jiùyè)。借助“扶持千名大学生创业”计划,万琴棋在安康市高新区创业大厦城开办了创客培训学院,专门(zhuānmén)给农民培训实用技术、产业技能。

  “每次培训,我们都会(huì)优选师资(shīzī),让大家能真正学到东西。”万琴棋(qí)说,“有时候,老师的一句话或一个想法,都可能会影响到学员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。”

  今年37岁的吕芳云从甘肃天水远嫁而来,生育二胎后进入茶厂务工。经过(jīngguò)几次培训后,吕芳云慢慢对茶叶、茶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如今的她,能够绾着精致的发髻在茶艺课上示范点茶。手腕翻转间,茶筅(xiǎn)击拂出泡沫(pàomò),窗外,茶芽(cháyá)青翠。

  截至目前,创客(chuàngkè)培训学院已经举办培训班100余期,培训学员1500余人,让(ràng)不少农家妇女有了一技之长。

  推广销路,带动家乡产业发展(fāzhǎn)

  如今,万琴棋的茶园迎来了新发展。“以前的茶园只有100多亩(duōmǔ),我在(zài)园区对面(duìmiàn)又开发了200多亩土地,改造成梯田,还引进了不少新品种。”

  绿意盎然的(de)茶山梯田间,万琴棋创办的农民田间学校呈现出别具生机的教学场景。30多名学员跟着农技专家穿梭在(zài)茶树丛中。

  “大家看,这株茶树枝条过密,透光性差,会影响春茶品质。”高级农艺师刘涛边说边示范修剪手法,学员们围着茶树蹲下观察(guānchá),有人掏出手机拍摄细节,有人在(zài)本子(běnzi)上画起示意图。

  “这所学校是在安康市农业农村局的(de)指导下创办的,不仅水电费减免,更重要(zhòngyào)的是有师资支持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(xīběinónglínkējìdàxué)的余有本老师、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叶阳(yèyáng)老师,都给我们讲过课。”提起这些“大专家”,万琴棋倍感骄傲和感激。

  这所没有围墙的学校,把课堂从教室搬到了翻涌着泥土气息的产业一线。晾青车间(chējiān)里飘着茶香,评茶员培训班学员认真辨别杀青程度;电商直播区架着补光灯,返乡青年们轮流对着镜头(jìngtóu)展示(zhǎnshì)包装好(hǎo)的新茶;就连休憩的凉亭都成了交流场所,几名老茶农向技术员(jìshùyuán)请教有机肥配比……

  当农户的农产品(nóngchǎnpǐn)销路不畅时,万琴棋还免费帮农户在(zài)电商平台上推广销售,带领团队开辟出“电商助农高速路”。

  八角(bājiǎo)庙村的熊少翠(xióngshǎocuì)就是受益者。曾守着农产品发愁(fāchóu)的她,在万琴棋的帮助下,把自制土猪腊肉、干竹笋等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一空,年销售额超6万元。

  “家乡越来越好,我(wǒ)的干劲儿也越来越足。”万琴棋说。

  本期(běnqī)统筹:白真智

  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5年(nián)05月28日 16 版)

“家乡越来越好,我的干劲儿也越来越足”(我的家乡我建设)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